2025/1/1起台灣美術先行者郭柏川著作進入公共領域
多年來一直期待文化單位或智慧財產局能夠在每年1月1日時,發布一則新聞稿,向公眾介紹有哪些名人的著作,因為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屆滿,而進入公共領域。讓社會上更多人有機會因為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屆滿,而有更多的機會認識這些文化上的前輩。連結過去,我們更能大步走向未來。
一早進辦公室,覺得這件事其實也可以自己來做,於是,選擇了出身台南,1974年過世的台灣美術先行者郭柏川,作為2025年第一篇發文。而由《丁丁歷險記》因為國內報導沒有特別強調僅在「美國」第一冊出現的主角們因為美國著作權法特殊的規定,而在美國進入公共領域,未能強調其實在其實國家仍然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問題,也突顯出作為「源流國」的文化或著作權主管機關,應該要主動發布這類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已屆滿的訊息。當我們不是由「源流國」,如《丁丁歷險記》所屬的比利時,獲知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是否屆滿的訊息時,應該都要保持警剔(請參:丁丁歷險記可以自由使用?錯,僅限美國,在台灣還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
著作權法第30條第1項規定,「著作財產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存續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依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郭柏川先生於1901年7月21日生於台南,1974年1月23日過世,至2024年過世已滿50年。而依著作權法第35條第1項規定,「第三十條至第三十四條所定存續期間,以該期間屆滿當年之末日為期間之終止。」這是為了便利計算方便。亦即,郭柏川先生的著作受著作財產權保護的期間,計算到過世滿50年當年之末日(2024年12月31日),所以,從今天(2025年1月1日)起,郭柏川先生的各種著作都已經不再能夠主張受著作財產權的保護,而是進入公共領域,任何人在尊重著作人格權的前提下,均可自由利用郭柏川先生的著作。
以下提供中華文化總會製作【島嶼傳燈人】系列節目有關郭柏川先生的回顧,主要是透過對於郭柏川先生女兒郭為美教授/畫家,以及受惠於郭柏川先生美術教學的弟子們的訪談,以郭柏川先生的學習、教學、作品、理念等進行介紹,希望網友們也都能夠一起來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前輩。以下即摘錄中華文化總會整理郭柏川先生的生平及重要貢獻:
台灣的藝術靈手─郭柏川 (1901~1974) 郭柏川在台南打棕街(今忠明街、海安路一帶)出生,1910年,進入台南第二公學校(今台南市北區立人國小)就讀;1916年考上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乙科(後改制台北國語學校師範本部,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1928年赴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今東京藝術大學)深造,旅日求學期間,師事岡田三郎助習油彩,主攻人體畫;又半工半讀師學於梅原龍三郎;1938年隨梅原離日前往中國,先後在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藝專擔任教職;1948年回台定居台南。1950年在台南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任教;1952年號召美術同好,成立「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致力美術活動推廣、獎掖眾多後進,在台灣美術史占有極重要地位。
郭柏川在台南成大建築系教美術長達20年,1950 ~ 60年代為其創作鼎盛時期,台南孔廟與赤嵌樓是此時期最常入畫的題材,其他如人物、花卉、水果及魚的描繪亦常見筆端;亦擅長擷取台灣民間器物的特殊性,舉凡刺繡與廟宇紅牆的色彩風格,皆成其作品元素,將成熟圓融的東方精神,放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上。其繪畫風格線條的處理隱含書法的意境,把中國繪畫精神昇華在西洋繪畫表現方法上,創造出在紙上以油彩渲染出青花釉色質感的新技法,輕快明亮的風貌與神韻,成為他獨特的繪畫風格。
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本身也是一種對於著作權人的限制,過去參與數位典藏專案的諮詢及演講,以及文化部推動所屬機構進行館藏盤點專案時,筆者都跟相關人員強調,「時間是利用人的好朋友」,對於館藏著作因為早期著作權保護意識與契約觀念都沒有很完整的情形,確實很難確認究竟館藏單位是否在取得藏品所有權時,也同時受讓取得著作財產權,或是取得權利人相關利用的授權,除了依據著作權法第57條或其他合理使用規定為利用之外,有時最佳的策略就是先進行數位化以及基本資訊的盤點,靜靜等待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間屆滿,即可放寬心去做推廣的工作。希望明年可以有更多的政府機關及博物館、美術館等,主動介紹哪些值得推廣的著作已經進入公共領域,讓社會上更多人可以認識到文化領域前輩們的努力與貢獻。